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 文章 当前位置: 0 > 文章

在中國人忘不瞭的阿爾巴尼亞,用咖啡配羊頭

时间:2024    点击: 次    来源:0    作者:cheetahostrich - 小 + 大

***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傢開始對中國遊客實施免簽政策,阿爾巴尼亞便是其中之一。它與意大利遙遙相望,地中海的風帶著潮濕的空氣輕拂而過。國傢雖小卻有不輸希臘的絕美海岸線、也有媲美瑞士的高山古堡、更有奧斯曼帝國時期的世界文化遺產......而且,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西南部的阿爾巴尼亞這個名字似乎還更多地停留在半個世紀之前的國民記憶當中,對現在的中國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在阿爾巴尼亞國內,沒有民航飛機可乘,鐵路客運系統也因為年久失修而名存實亡,從一座城到另一座城,遊客們大都隻能選擇慢悠悠的長途汽車。阿爾巴尼亞還被稱為“歐洲最便宜的旅行地”,從古堡的簡易傢常菜到巴紮的地道煙火風味,是時候用最低的物價開啟一場最極致的歐洲賞味之旅瞭!


地拉那(Tirana)是阿爾巴尼亞唯一擁有國際空港的城市,也是由巴爾幹半島之外進入該國的門戶。作為首都,它的天際線上老式公寓與閃亮的摩天大樓並存,破舊與奢華同在。同時,這也是一個到處都有建築工地的都會。地拉那又有些嘈雜混亂,可能前一分鐘你還在違章建築與小菜園劃隔出的巷子裡找不著北,後一分鐘就得在高級餐廳和咖啡館遍佈的潮街邊躲避肆無忌憚的豪車瞭。不過,民族烈士大道(Bulevardi Deshmoret e Kombit)與易普拉欣-魯格瓦街(Rruga Ibrahim Rugova)之間的博勞克區(Bllok)是個例外。 30多年前,博勞克曾是阿爾巴尼亞政府高官的宅邸和外國使館的所在地,老百姓嚴禁入內。如今,使館建築的樓頂上依舊飄揚著各國國旗,而那些舊官邸則多改頭換面成瞭時尚的餐飲設施,讓博勞克變成瞭今天地拉那餐廳、酒吧、咖啡館最集中的一個所在。


地拉那歌劇院和芭蕾舞劇院。| ?Francesco 

占地4萬平方米的斯坎德培廣場(Sheshi Sk?nderbej)位於地拉那的市中心,是本市的一個重要所在,首都的許多重要建築,如國傢歷史博物館、國傢圖書館、國傢劇院、文化宮、艾斯坦貝清真寺和阿爾巴尼亞國傢銀行都在其范圍之內。早年,斯坎德培廣場曾是一座混亂的市集,後來它又變成瞭交通擁塞的環島。2017年6月,歷經三任地拉那市長的努力,它終於被改建成一個有著綠地與噴泉的現代化都市步行區,其規模居巴爾幹地區之最。


Bunk'Art2博物館曾是位於阿爾巴尼亞內政部的地下防核武工事。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阿爾巴尼亞在全國各地建造瞭大量的地下工事,數量舉世罕見,堪稱 “地堡之國”。

 當然,地拉那最吸引遊客的還是老城區。新巴紮(Pazzri I Ri)曾是地拉那老城的一個傳統市場。為瞭發展旅遊,2017年它被重新規劃與改建。如今這裡是一處既出售水果蔬菜海鮮肉類,也賣阿爾巴尼亞土產、傳統手工藝品和舊貨的市場。加之它周邊環繞著許多餐廳和咖啡館,成為老城區一個吸引遊人的所在。新巴紮的外圍藏著一傢叫“歐達花園”(Oda Garden,Rruga Shenasi Dishnica,Tirana)的傳統阿爾巴尼亞飯館。食客得拐進一條小巷才能找到這個張燈結彩的露天餐廳。因時值齋月,我知道日落後傢傢餐館都會很忙,所以天色剛近黃昏便趕瞭過去。


“歐達花園”是地拉那一傢供應傳統阿爾巴尼亞菜肴的餐廳。 

一落座我便點瞭著名的羊頭(Kok? Qengji)做晚餐。服務生聽說我要吃羊腦袋,建議我最好換一道菜,在我的堅持下,他最後才告訴我 :“今天我們有羊頭供應,歡迎您品嘗。”我知道他建議我換菜的主要原因不太可能是當天羊腦袋斷貨,而是怕一個外國人可能對付不瞭這種太過地道的傳統硬菜。雖說做瞭充分的思想準備,當羊腦袋上桌時我還是被嚇瞭一跳。一個大白瓷盤中盛著一隻對開瞭一半的羊頭,羊頭內的骨骼、腦子、舌頭和半圈牙齒全部清晰可見。這讓它看著不像一道菜,反倒更似一具精心制作的解剖模型。作為最傳統的阿爾巴尼亞菜,它做起來並不復雜,隻要將清潔好的羊頭在加瞭香料和鹽的湯鍋中長時間燉煮,待肉質柔軟膻味去除得差不多後,再移至炭火上燎烤一下就可上桌瞭。


阿爾巴尼亞一傢店正在制取咖啡。| ?allasimacheva 

作為動物身上最無異味的部分,肉質飽滿的羊舌頭美味且有嚼勁。而我擔心難以下咽的羊腦子也隻有極輕微的羊脂味,它柔軟的質感讓我想起瞭用火腿雞湯煨出的老豆腐。其實,整個羊腦袋上最好吃的還是它的腮幫子肉。羊腮柔軟、肥美,隻是能摳出的分量實在不多。吃著感覺最怪的當屬羊眼珠子,它有著吃生雞蛋黃的滑溜,卻沒什麼特別的味道。待肉被剔凈吃完後那羊頭就成瞭一具骷髏,小羊那一排白花花的牙齒配著空洞的眼窩,比它上桌時更加瘆人。然後我發現身後一對中年夫婦在吃一整隻羊頭,人傢是先把羊頭大卸八塊,再仔細把每塊骨頭上的肉吃凈,剩餘的骨頭在另一個盤子裡碼得像一座小山,原來這才是羊腦袋的正確吃法。


有著2300多年歷史的培拉特(Berat)位於阿爾巴尼亞中部,它是該國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城之一。因為有拜占庭帝國時代的城防要塞和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城市格局,古城在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遺產。 培拉特城建於一片谷地之中。它的東西方是名為托莫(Tomor)和斯皮拉格(Shpirag)的兩座大山,谷中有一條奧蘇姆河(Osum)穿城而過,將培拉特老城分為瞭左岸的戈裡察(Gorica)區和右岸的曼加林(Mangalem)區。這兩個城區沿河的山坡上層層疊疊建著奧斯曼帝國時代的民居,那些白色的石屋都開著一排排大窗,成百上千扇的窗戶聚在一起,讓人一眼望去總是先見窗戶再見屋,所以培拉特在阿爾巴尼亞也叫“千窗之城”。


培拉特老城中多窗的奧斯曼式古民居。 

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培拉特城堡(Kalaja e Beratit)雄踞奧蘇姆河左岸的崖壁之巔,歷朝歷代想要奪取培拉特的帝國都需先攻占這座要塞,因為不斷加固與擴建,它便成瞭阿爾巴尼亞歷史上最有名的一座城堡,也是遊人在培拉特必訪的景點。培拉特要塞的正面是面對奧蘇姆河高達200多米的絕壁,它的入口開在防衛嚴密的南側。去那兒得先穿過一段老城的街道,再爬1000多級的石階。雖說前往城堡的山路維護良好,但攀爬起來還是相當費勁。好在越往高處爬眼中的景色越好。待抵達山巔南側的城堡入口時,周圍的山嶺、峽谷已可盡收眼底。


培拉特城堡中的君士坦丁大帝的頭像。 

我爬上城堡時已過正午。饑腸轆轆中我發現瞭一傢小飯鋪,它的招牌上寫著“阿爾巴尼亞傢常便飯”(Albania Home Cooking),底下附著菜單,因這傢鋪子做喬菲特(Qofte),我便決定試一試口味。喬菲特又叫阿爾巴尼亞肉丸子(Albanian Meat Ball),就是將混合瞭切碎的洋蔥、奶酪的牛肉丸(也可用羊肉或雞肉)下油鍋炸,也是地道的阿爾巴尼亞傢常菜。


阿爾巴尼亞風格的喬菲特肉丸。| ?Alizada Studios 

不過,這傢小鋪子的喬菲特卻做得頗有新意,首先,它以烤代炸,不像用老辦法做得那麼油大。其次,它的肉丸子裡除瞭放洋蔥與紅甜椒粉(Paprika)調味,還有一種我很熟悉卻一時又說不出來的味道,直到第二個香脆燙嘴的肉丸下肚我才明白,原來這肉丸的調料中加瞭薄荷。它特有的清馨的香氣,讓牛肉丸子變得別有風味。


早餐桌上用奶酪片和薄荷葉做的“花朵”。 

配炸丸子的蔬菜色拉是用西紅柿、黃瓜、洋蔥與菲達奶酪(Feta Cheese)做的,紅紅綠綠,清爽可口。在蔬菜種類不太豐富的巴爾幹地區,西紅柿、黃瓜、洋蔥就是蔬菜的主角,每餐中必不可少。而菲達奶酪是一種加瞭鹽的羊奶酪, 按照歐盟的規定,隻有在希臘特定地區以山羊或綿羊奶制作的咸奶酪才能稱為菲達奶酪。


菲達奶酪。| ?Pixel-Shot

 如今,培拉特城堡中還住著許多居民,他們除瞭經營幾傢餐館和一間客棧,也有人在街道邊擺攤出售手工藝品,讓它成瞭今天歐洲唯一一座仍有老百姓生活其間的古堡。


吉羅卡斯特(Gjirokast?r)是“山鷹之國”的另一處世界遺產。該城古名為“阿吉羅卡斯特”(Argyrokastro),曾是拜占庭帝國治下的希臘人聚集區,位於阿爾巴尼亞南部,距離首都地拉那約240公裡。吉羅卡斯特城地處德裡諾斯河谷(Drinos River Valley)中,背靠巍峨的吉羅卡斯特城堡,格局極似培拉特。吉羅卡斯特今天依舊是阿爾巴尼亞境內希臘族裔人口最多的城市。


吉羅卡斯特的城堡。| ?Barbara吉羅卡斯特是一處獨特的所在。

首先,這座城市地勢陡峭起伏,道路不是上坡便是下坡,很少有平緩的所在。其次,這裡的一切都是用石頭造的。它的街是以石塊鋪就,每傢每戶的院墻是用石頭壘的。住房是石墻自不必說瞭,就連鋪在房頂上的瓦用的都是大片石板,是阿爾巴尼亞有名的“石頭城”。


擁有大量石造建築的吉羅卡斯特老城有“石頭城”的別名。 

我到吉羅卡斯特的第一天便發現這座古城的街道好似迷宮,很怕一不小心會在此迷路。而在第二天我便發現,隻要不走出城區,無論你怎麼繞來繞去,最終都會回到吉羅卡斯特的老巴紮(Pazar i Vjet?r)裡。原來為瞭方便吉羅卡斯特人的生活,市政當局在17世紀修築巴紮時,便將其與城裡的主要道路做瞭連接,形成瞭今天這種“條條大路通巴紮”的城市格局。


誕生於奧斯曼帝國統治時代的吉羅卡斯特老巴紮。 

作為今天古城內遊客最集中的所在,昔日巴紮中的匠人作坊和商鋪現在多變成瞭咖啡館、餐廳、旅遊紀念品商店。不過,若有耐心慢慢逛,還是會在“老巴紮”的燈紅酒綠裡發現一些傳統小作坊的身影。這種安安靜靜的小鋪子在老巴紮裡已經不多,它們沒有霓虹燈更不會播放高亢的音樂,然而卻能讓人聯想起百年前這個巴紮中的模樣。


懸掛阿爾巴尼亞國旗的一間雜貨店。

 方尖碑與老清真寺是老巴紮裡的兩個景點。話說這方尖碑其實是一個高大的圓柱體石刻,它豎立在老巴紮裡的一個小丘之巔,在城堡上很容易看到,可是一進瞭熱熱鬧鬧的巴紮便會無跡可尋。後來我在一個閃著霓虹燈的拱門中發現瞭一條石階,沿階而上才見到瞭立著方尖碑的小丘。爬上小丘,除瞭方尖碑還能見到一片老式的平房,我從門前的紀念匾額上得知,它是1895年開設於吉羅卡斯特第一所阿爾巴尼亞語的學校的舊址所在。


在吉羅卡斯特巴紮中工作的老石匠。除瞭傳統手工作坊,巴紮中也添瞭舒適的餐廳和咖啡館,遊客盡可以各取所需。

 我一直想嘗嘗多爾瑪-亞普拉克(Dolma Japrak),在地拉那和培拉特就都沒吃上,直到我要離開吉羅卡斯特的前一個晚上,才總算在老巴紮實現瞭願望。多爾瑪-亞普拉克簡稱“多爾瑪”,也稱“葡萄葉子卷”,是將蔬菜、肉餡、米飯卷在葡萄葉子裡,在加瞭檸檬汁和橄欖油的湯中煮出來的一種食物,既可熱食也能做涼菜。


葡萄葉子卷。| ?Kybele這老巴紮小館子做的葡萄葉子卷上桌時我以為他們上錯瞭菜。

本應是深綠色的葡萄葉外皮,在我的盤裡卻是淺黃的好似包心菜葉,而且它們泡在番茄汁裡,看著好似一盤羅宋湯……那頓晚飯我吃得有些不爽,就算這包心菜卷也挺好吃的,但總覺得自己被人忽悠瞭。直到後來我在科索沃又看到這包心菜卷時,才弄清楚原來多爾瑪確實是有用包心菜做皮的,而且用包心菜做皮的多爾瑪就得用番茄湯來煮。科索沃那傢餐廳的店東告訴我,盡管多爾瑪的菜名是土耳其語,其實這菜源於希臘,最早是用無花果葉子卷的,到瞭土耳其人手裡才開始用葡萄葉。今天用包心菜來卷也不能算錯,至少它免去瞭等待葡萄葉成熟的麻煩。


 編輯/陸毅文&圖/Bruce Yuanyue Bi 

新媒體編輯/Tasia

***
推荐阅读
 |   |  台北市大同區塔城街130號  |  TEL02-2357-7173  |    |  mail133214567@kupe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