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 文章 当前位置: 0 > 文章

笨拙的大包,為什麼又流行回來瞭?

时间:2024    点击: 次    来源:0    作者:cheetahostrich - 小 + 大

***



今年最出圈的單品,莫過於大得誇張的包包。翻看秀場、街拍中的模特們,幾乎人人背著一個和自身比例超級不符的手提袋。大麻袋、大菜籃……往常對包包“顯高”“顯瘦”“顯輕盈”的要求,此時似乎完全消失瞭。


▲Bottega Veneta 2024上一次大包的流行,已經是十年前的事兒瞭。人們想不通曾被揶揄太笨重的大包,為什麼至今還能熱回來?就連往日摯愛小巧包型的老牌時裝屋,也不約而同開始給自傢包包加碼。




▲3月的巴黎時裝周上,MiuMiu(圖1、2)、LOUIS VUITTON(圖3)等奢牌秀場都拎起瞭大包。Chanel的名媛鏈條包變成瞭能塞入外套的“短途旅行簡包”。一向隨性、雅氣的Loewe,則在2023年秋冬系列上,早早把標志性的Puzzle Tote手提包款式改裝成輪廓、容量更大的單肩袋;除瞭皮革款,還提供瞭帆佈、絨面等更貼“打工人之氣”的舒適質地選擇。



▲Loewe 2023秋冬系列(圖1);chanel spring2024(圖2)大包小包的轉變,指向的也許是一種生活觀的迭代。極簡、柔軟、耐臟,是這季包袋的設計關鍵詞。它們沒有很強的季節性,什麼都能裝,也隨時能拎出門。對大包的再次熱愛,是建立在小包“美但無用”的命題之上的。可與其說這是現代設計師們的“反省”,不如說是全球經濟疲憊時代下,一種無奈且被動的選擇。沒有什麼風潮是無緣無故刮起來的。如果說,古早的經濟學傢擅長利用女人的裙子長度來判斷股市走向,那麼包包的流行趨勢便是當下更直觀的“經濟指數”。


▲Singing in the Rain曾經被小包統治的手提袋界,從2023年開始逐漸松動。那一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瞭《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其中寫道,全球經濟雖然在各種沖擊下開始復蘇,但經濟增長仍舊緩慢且不均衡,分化趨勢日益擴大。比起張揚的華麗,現代人更需要足夠的安全感。更大、更柔軟、更蓬松的衣物,能無形中消解掉人的一部分緊張感,而看似誇張的大包,也更能適配蓬松的衣服,塞下更多的日用物。它經濟且實用,性價比更高。




▲Bottega Veneta spring2024(圖1);loewe(圖2);Burberry 2024秋冬系列(圖3)短短6年內,“XL包”與“mini包”輪番上陣。這種時尚流行的圖景,指向的不僅是如今人們更傾向長期主義的消費觀,也指向瞭女性隨著社會經濟起伏而不斷轉變的角色與身份。小包,一種女性經濟密語2000年,《欲望都市》第三季正式開播。誰也沒想到,女主角Carrie Bradshow在遭遇搶劫時的一句糾錯“It’s not a bag, it’s a Baguette!”,讓法棍包火得一塌糊塗,不僅從此站上“人生巔峰”,至今仍是It Bag界的拔尖選手。



▲多年後,《欲望都市》女主角、演員Sarah Jessica Parker重演瞭此幕其實,對比名氣的歷史,法棍包的誕生要久遠更多。早在1997年,品牌創意總監Silvia Fendi就創制出瞭FENDI Baguette手袋。隻是在推出之初,Baguette並沒有獲得太多反響,直到《欲望都市》的出現,才讓這隻小小的腋下包,徹底活瞭起來。



▲《欲望都市》(圖1);Paris Hilton(圖2)稱它為“法棍包”,是因為它小巧細長、輕盈的外表。包的肩帶長短,令它剛好能被夾在臂下。對比背大包時的笨拙感,它更能讓人聯想起夾著長條面包從面包店走出的、瀟灑松弛的法式女人。



▲Breakfast at Tiffany's的巴黎一夢那時,法棍包流行的原因純粹是“好看”。芬迪傢族傳人Silvia Venturini Fendi後來在VOGUE采訪時,甚至強調這款包的“反功能性”。這大概是“第一隻被當作服裝看待的手袋”。對實用價值的拋棄,指向的是不再尋求性價比的經濟環境,也是女性對生活的新期待。當包包僅僅隻是以裝飾的形式出現時,意味著女人不再需要背上繁重的文件,也無須再為出遊時要帶齊裝備而憂心疲憊。它的“小”與輕松,模仿的是一種富態——除瞭錢包和口紅外,一切瑣事都可以交由別人料理。



▲《瞭不起的蓋茨比》(1974);《兩個人上路》(1967)時髦不僅是由資本催生的,某種程度來說,也反映著人與錢包的親密關系。但這股“法棍包風”,其實並沒有真正帶動主流審美發生變化。它們的出現,更像是剛好迎合瞭新世紀女性觀念的誕生——當她們獲得瞭錢包自由後,隱喻著職場和傢庭的“物質壓力”,便是最先要放下的東西。“顯眼包”與“小廢包”的經濟遊戲包包的設計,足以窺見一個時期的經濟。大包與小包的潮流互轉遊戲,也隱現著整個社會的錢包波動狀況。“西方最快樂的1920年代”,經濟發展隨著工業和科技的進步高速沸騰,整個社會都沉浸在歡快的泡泡中,女性亦開始參加舞會。那時的手提包,華麗才是常態,實用最“不值一提”。


▲The Shadow在全球經濟還步步往上爬的2018年,年輕品牌Jacquemus憑借高度僅僅隻有7厘米的Le Chiquito Bag“小廢包”,備受輿論關註。這款隻能用手指頭勾起的迷你包,除瞭可愛,小到連一隻耳機都放不下。從這之後,各大老牌紛紛將標志的包款改造為縮小版尺寸。



▲Le Chiquito Bag“小廢包”但考古迷你包史,其實包包變小的趨勢,遠比Jacquemus的靈感出現得更早。2014年,Gucci就推出瞭經典GG Marmonte的迷你版。2015年,Chloe設計的圓環包Faye bag提供瞭兩個尺寸,其中小號手袋更受歡迎。在“小廢包”出現之前,時髦界已經開始卷起瞭小包當道的風。數字生活的興起、生活的向好、女性對包包重量下意識的要求,不經意敲開瞭新流行的大門。


▲《風月俏佳人》如果說,小包的出現就像是一種松弛生活的預言與驗證;那麼與之相對的,則是大包折射的灰色經濟。20世紀30年代,是一個“咆哮”的時代,西方女性開始走出傢庭、步入職場。她們拎起“公文包”,嘗試體驗從服飾到生活所帶來的“一切盡可掌握”的快感。大容量的包包不僅實用,也是她們的“戰包”。



▲20世紀30年代的勞動婦女但女性出走的30年代,也是大蕭條蔓延的時期。戰後,各種危機侵擾著經濟發展,急需勞動力的市場,決定給女性開放更多職位。她們當秘書、護士,做著輔助男性工作的職業。許多貴婦迷戀的愛馬仕Kelly包,同樣在這個時期出圈。1923年,愛馬仕第三代傳人埃米爾·愛馬仕為妻子設計瞭Sac depeches手袋(直譯也有“公文包”的意思),這是kelly包的雛形。30年後,摩納哥王妃拎著當時還未改名的kelly包遮擋孕肚,讓它一戰成名。但當時人們迷戀它的原因,除瞭“貴”,也許還有它足夠大和柔軟的輪廓,提供瞭厚重、結實的安全感。



▲因為摩納哥王妃Grace Kelly這一背,從此包包也改名為kelly包貴婦把愛馬仕拎成瞭優雅的標志,普通階層的女人,則把目光投向其他同樣擁有大輪廓的包袋。60、70年代的時尚雜志上,多的是這樣的“公文包”。



▲1960年代流行的包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21世紀,無論是kelly包還是Birkin包,愛馬仕都傾向於把它們改成更受歡迎、更小尺寸的手提袋。



▲愛馬仕mini版包

那一年,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發佈的《2011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中顯示,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瞭失業率居高不下,全球經濟仍然需要時間恢復。包包的尺寸,成瞭數代人反復輪回的生活觀的一面鏡子。從這個角度來看,FENDI曾於2022年推出25周年紀念限定法棍包,其關註度卻慘遭滑鐵盧,答案似乎也不奇怪瞭。包包的“性別”,也開始“極簡”有意思的是,如今的包包不僅變大瞭,也變得男女可同用瞭。秋冬季的大包,幾乎把過去的花哨元素都攔在門外。低調的棕色、白色、灰黑色彩成全瞭“靜奢風”的極簡輪廓。光看包包的照片,幾乎想象不出它最該由“誰來背”。




▲從左到右:愛馬仕、Loro Piana、JIL SANDER無性別的手提袋,既是一種包容,同時也是一種界限的模糊化。WSJ magazine中文版曾指出,“經濟下行歷來會使時裝業轉向更具性別包容性的風格,告別奢侈時裝往日的排他性。”服飾男女皆宜,也意味著時尚資本傢們能以更低的成本,造出被更多人接納的衣物。


▲Nine 1/2 Weeks翻看極簡風流行的20世紀70年代,也是物價上漲、經濟衰落的時期。那時,不僅圖案繁復、鑲嵌水晶的牛仔褲在逐步消失,千禧年末的股市崩盤後,“精奢風”更直接取代瞭新千年的色彩狂歡。



▲Ralph Lauren Fall 2000時尚是一個矛盾體,它既展現瞭一種“永恒”的風格潮流,也代表瞭瞬息萬變的不確定性。它不僅僅是資本傢的造物、社會經濟的鏡子,也是普通人消費觀的集合體。時尚作傢John Duka曾在1982年說過這樣一句話:“買得起昂貴商品的顧客雖然會更挑剔,但他們的消費力很少受到經濟動蕩的影響。”群體龐大的普通消費者,擾動時髦的力量似乎更大。當她們開始反思衣物的實用價值,同時也在形塑新的時髦。當她們開始拋棄轉瞬即逝的季節款,那麼距離下一個時髦轉折點的到來,似乎也不遙遠瞭。


▲Carrie reads the Village Voice (1998) 

內容編輯:一日曲

***
推荐阅读
 |   |  台北市大同區塔城街130號  |  TEL02-2357-7173  |    |  mail133214567@kupe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