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感人棉棉 > 文章 当前位置: 感人棉棉 > 文章

我們為什么要尊敬教師--

时间:2023-09-07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網友提供 - 小 + 大

五一勞動節,這是一個屬於所有勞動者的節日。在這些辛勤的勞動者中,有這樣一個人群: “勞動”標註著他們的成長軌跡,“奮鬥”是他們最好的人生註腳。 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他們披星戴月見證校園的日出日落;他們用生命的溫度雕刻孩子的人生;他們教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用心做人的道理。他們的故事表明,隻要努力奮鬥,處處是人生出彩的舞臺。 他們,就是無悔奉獻、傾情付出的老師們。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中國教育報推出“新時代奮鬥者·尋找校園最美勞動者”特別報道,采訪報道一批常年工作在基層一線的教職工,在教育戰線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 他們是怎樣的一群勞動者?他們都有哪些故事? 講臺上的鋼鐵俠 “當一名好老師是我一生的追求,能站上講臺一天,我就要做得最好。”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千博認真地對記者說。雖說他已經是教授瞭,但每次回傢,曾是小學教師的80歲老母親還經常叮囑他:“要好好教娃娃,不能誤人子弟。” “要教好課,必須下真功夫,不能有應付心。”從教30多年,千博每年主講“自動控制原理”等4門本科生課程,年平均教學工作量達到500學時。為瞭上好課,每年他都會重新認真備課;每備一門課,都會找至少10本教材研究,並針對同一個問題,進行對比、選擇、總結,融會貫通後再講給學生。 在千博眼裡,一節好課要“課堂沒有低頭族,師生之間始終保持良好互動”。他上課喜歡“抖包袱”,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學會思考、理解知識。平日裡性子沉穩、話不多的他,一站上講臺,立馬像換瞭個人,激情飛揚,滔滔不絕。課堂上經常笑聲、掌聲不斷,惹得同事納悶地問他,剛才給講啥呢,學生那麼開心。 2008年,千博經歷瞭一場生死考驗:一起嚴重車禍讓他四肢骨折、肋骨斷裂、脾臟大出血。由於傷勢嚴重,半年裡他先後做瞭7次大手術,兩次被送進ICU搶救。 最終,這場車禍給他留下瞭終身殘疾,以及身體內的14塊鋼板。 “既然被救活瞭,就更要努力地教好學生,多做就是多賺。”在傢休養期間,千博著手編寫《自動控制原理》教材,搜集資料、計算、總結,每天工作時間甚至比上班時還多。 一年後,千博重新站上心愛的講臺。喜出望外的學生們起身鼓掌歡迎,他們註意到,老師的手裡多瞭一根黑色的手杖,走路時是拐杖,講課時是教鞭。 沒人知道,站在講臺上的每一分鐘,對渾身佈滿鋼板的千博而言,都是在與傷痛進行抗爭。任憑汗水滾落額頭、酸痛蔓延全身,他不說一聲痛和累,教態始終從容、自信、充滿激情。“講好課是我的本分,我要對得起學生、對得起學校。”千博說。 千博主編的《自動控制原理》教材榮獲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國傢級規劃教材,主持的課程建設項目獲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他個人先後榮獲學校師德標兵、優秀教師稱號,教學名師獎、優質教學質量一等獎、聯想理論教學一等獎、求實實踐教學一等獎等。 “我要幹得更好才對得住這些榮譽。”拖著病體,千博玩命地工作,做團隊建設項目、學校教改項目、實驗室建設項目,帶研究生,指導學生參加國創、省創項目,培養青年教師等,樂此不疲。 “千老師就是我心中的‘鋼鐵俠’。”學生代光威說,“我很慶幸在大學裡遇到這樣的好老師,他的言傳身教都傳遞著一種力量,激勵我努力攻堅克難,走向更好的自己。” 本報記者 馮麗 離不開的春媽 “帶著一顆愛心工作,把新疆籍孩子當自己的孩子。”這是石河子大學內派服務管理教師張春對記者說得最多的一句話。8年裡,離新疆、到湖北,赴天津、入四川,張春的目的隻有一個:當好新疆籍孩子們的“媽媽”。 2009年至2012年,張春在華中師范大學負責服務管理新疆籍學生,一待就是3年;2013年到2017年,她在天津大學擔任內派管理教師;如今,西南民族大學校園裡又活躍著她的身影。 如何做好內地高校新疆籍學生的服務管理工作?怎樣才能讓孩子們認可自己?“其實,也沒有什麼‘秘訣’,隻要真心愛他們就可以瞭,愛會拉近孩子與你的距離。”張春的話是這麼簡單,但背後卻是她無私的付出和奉獻。
提示:如果您覺得本文不錯,請點擊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
<
推荐阅读
 |   |  11191台北市士林區中山路110號  |  TEL02-209899111  |    |  mailkupeer@kupe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