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感人棉棉 > 文章 当前位置: 感人棉棉 > 文章

世界孤獨癥日--|--讀懂“星星的孩子”--

时间:2023-09-07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網友提供 - 小 + 大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就像生活在一顆寂寞的星球上,我們看著他們,但不知道他們想什麼、要什麼。醫生們叫它:自閉癥,又叫孤獨癥。我們更願意稱他們為——星星的孩子! 這些“星星的孩子”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不懂得合適的社交技能,情感冷漠。往往表現為不合群、不看人、好動、不聽指令、語言落後、重復刻板行為、狹隘而特殊的興趣。 but,你知道嗎?通過後期幹預,他們的情況可以得到控制,隨著成長,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呢。 今天(4月2日)是世界孤獨癥日,和我們一起零距離接觸這些“星星的孩子”吧,看他們如何在老師、傢長們的幫助下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都是好孩子 請你會用心 案例1:不愛說話的小陳 說話經常是鸚鵡學舌的小陳,語言簡單,不會主動運用語言,他經常獨自一人玩,不願與他人交往,情緒極不穩定,情緒焦慮時就大聲哭鬧。小陳註意力分散,有意註意時間很短,對周圍事物反應淡漠,興趣狹窄,社會適應能力差,溝通能力差,不相信陌生人。 專傢分析: 對待像小陳這樣的孩子,在語言訓練前,情感溝通必不可少。通過人與人間的互相熟悉、瞭解,達到彼此接受的目的。 孤獨癥兒童對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差,語言訓練周期長,見效慢。因此,教師和傢長應樹立堅定信念,始終如一地對待孩子,並堅持不懈的給予訓練。 在訓練交往行為時,多與他們交流,選擇切合情境的話題,不刻意矯正發音以免減少孩子主動性。訓練程度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個別訓練的同時,應不斷與群體訓練相結合,使其增進與人交往的機會,促進交往能力發展。 學校教育離不開傢庭的配合。傢庭生活是兒童最好的模仿學習、實踐體驗場所。傢長應樹立信心,與學校取得良好配合。教師為學生制定計劃時,要聽取和參考傢長意見,共同完成教育任務。 怎麼做: 親情接納法:互相接納是訓練的前提。用親切平和的語調與之交流,會讓其放松。 同伴帶動法:在班級裡,主訓者不僅要有一定的時間與孩子單獨接觸,還要引導和組織其他同伴與他的互動,讓夥伴去帶動他逐步走出自我封閉式的天地,並融入集體之中。 情境法:創造所需情境進行訓練的方法。在他做某事之前一定要說出自己要做什麼,或者說出自己的要求,然後再滿足他的這種要求。 傢校配合訓練法:傢校共同研究對孩子的訓練方案,使訓練更生活化。如:晚上睡覺時,要說:“我要睡覺”;說出傢庭成員的名字等。這樣不斷地強化,從簡單到復雜,語言內容不斷豐富。讓兒童有一個再練習與鞏固的機會,也使傢長瞭解自己孩子的進步,這對孩子訓練是一種鼓舞,傢長也感欣慰,起到瞭傢庭與學校密切聯系的作用。 成效: 通過長達一年半的語言訓練,小陳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有明顯的提高。小陳能主動向老師、同學問好、親熱、玩耍及簡單交談;理解常有的語言指令,並執行;正確地模仿發音,原有嘴裡經常發出嘀咕的聲音全部消失;能向他人正確表達自己的要求和願望;情緒焦慮的現象明顯減少。
提示:如果您覺得本文不錯,請點擊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
<
推荐阅读
 |   |  11191台北市士林區中山路110號  |  TEL02-209899111  |    |  mailkupeer@kupe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