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感人棉棉 > 文章 当前位置: 感人棉棉 > 文章

一位河北校長在京跟崗學習後撰寫五千走心長文--

时间:2023-09-07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網友提供 - 小 + 大

2017年5月,來自河北省邢臺市臨西縣第一完全小學的夏秀琳校長參加瞭北京名校跟崗學習。帶著無限的憧憬與學習的熱望,來到瞭豐臺區芳古園小學。雖時隔數月,但她在芳古園小學的所見所思仍然不斷在腦海中縈繞並寫下五千字真實感受。 芳古園小學共有三個校區,每個校區都坐落在生活小區內,三層高的教學樓在周圍林立的公寓中顯得格外不起眼。在這三個校區裡一共生活著1000多名學生和80多位老師。這樣一所學校,它的出色之處在哪裡呢?夏校長不禁在腦中打瞭一個問號。經過三周的深入瞭解,這個問號逐漸變成瞭感嘆號:北京名校,名不虛傳!下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夏秀琳校長的真實記錄。 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日活動 來到學校的第一天,我跟隨二年級的彭惠靜老師參加瞭班級教學實踐日活動。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放映室看他們喜歡的英文動畫片,到武術教室接受專業的武術訓練,到佈置得溫馨舒適的閱讀室去讀繪本,到機器人教室去學習機器人制作。 看著孩子們看動畫片時時而緊張的緊鎖眉頭,時而笑得前仰後合,我也同孩子們一樣沉浸在動畫片的情節中,沉浸在純正的英文語境中。我想,這不僅潛移默化地培養瞭孩子們的英語語感,而且還培養瞭孩子們的情商,讓他們懂得分清善與惡、美與醜。武術的學習則讓孩子們瞭解瞭我國的傳統文化,提升瞭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機器人的學習,讓孩子們從小學習科學,培養孩子們對科技的興趣。閱讀,永遠是提高人文素養的最佳的途徑,舒適的閱讀環境和適合的閱讀內容對孩子們培養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芳古園小學所有的做法都遵循瞭孩子們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征,這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 在兩節課中間休息的時候,班主任彭惠靜老師總是不忘提醒孩子們喝水。到瞭吃水果的時間,同學們認認真真地吃著從傢裡帶來的各種水果。期間,彭老師還提到原來都是讓孩子們在午飯後吃水果,後來聽專傢講座說飯後馬上吃水果不健康,於是就把吃水果時間提到瞭第一節課後的課間。“一切為瞭孩子,為瞭孩子的一切”以前總在各種宣傳中看到,而芳古園小學的老師們卻真的做到瞭,學校除瞭關心孩子們的學習,更關心孩子們的健康。 精彩繽紛的課堂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雖然課堂教學並不是學校唯一的工作內容,但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在芳古園小學,我聽瞭三十多節課,這三十多節課讓她大開眼界。 極具特點的師生問好 上課前的師生問好意味著課堂即將開始,是一個非常必要的儀式。在芳古園小學,這個儀式非常莊重:師生深深鞠躬,相互問好致意。下課時,學生鞠躬向老師道一聲辛苦,老師鞠躬向同學說一聲再見。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的典范:學生尊敬教師,教師站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愛學生。 在一節音樂課上,老師徑直走向鋼琴彈瞭起來,我正在納悶為什麼沒有意料中的師生問好,突然老師邊彈琴便唱到:“同學們早上好!”然後同學們又在琴聲中唱到:“孫老師早上好!”伴隨著優美的歌聲,音樂課開始瞭——原來音樂課的師生問好方式是這樣體現的。無獨有偶,舞蹈課的師生問好同樣是在音樂聲中,以特定的舞蹈動作來完成。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新課程標準規定,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然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其實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的做法:一是穿新鞋走老路;二是用模式框住老師的手腦。在芳古園小學,我看到瞭她理想中的課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堅持以學定教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關鍵時刻進行點撥、啟發和引導。 每一節課上,老師看學生的眼神、跟學生說的每一句話都充滿著愛意。他們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從不牽著孩子、引著孩子向自己預設的答案走,也不剝奪任何一個孩子發言的權利。同學們敢於說自己真實的想法,即使有時候發言有些荒謬可笑,教師也總是帶著微笑傾聽,然後用自己的智慧幫助孩子解惑,最終讓學生學到真正的知識。在芳古園小學,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隻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體現專業水平的課堂 要想提高課堂的效率,必須要有一支專業水平極高的教師隊伍,芳古園小學師生的高水平在課堂中體現地淋漓盡致。語文課上,學生流利地背誦《大學》、運用各種方法學習理解古文;數學課上,動手操作研究克與千克的關系、積極探索“四邊形周長一定時,長和寬的長度越接近面積就越大”的定理;英語課上,師生之間用英語流利地對話;音樂課上,學生能夠熟練地識別樂譜,看到音符就能唱歌;美術課上,通過老師的示范和啟發,孩子們用自己手中的彩繩、絲帶、卡片、橡皮泥等材料把一個個被廢棄的瓶子裝飾成漂亮的筆筒、小汽車、大象等,在思考和操作中鍛煉瞭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信息技術課更讓人大開眼界,將國畫教學與計算機教學融合到一起,用計算機創作國畫。看著這樣優質的課堂,真為孩子們感到幸福。 培養習慣的課堂 教育是什麼?我比較贊成這樣一種觀點:當你把在學校學到的所有知識全部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由此可見,在學校教育中,培養孩子的習慣遠比教會孩子知識更重要,小學教育更是如此。在芳古園小學,每一位老師都非常註重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比如,在每一節課開始以前,老師都先告訴學生上課時需要用到的學習用品,並請大傢將它們放在指定位置,用時將其拿出,用完立即收回放在原地,這樣的習慣使得學生的課桌上總是非常整潔,而這種整潔的環境就非常有利於提高孩子們的聽課效率。在低年級的教學中,當孩子們的秩序稍微亂一些時,老師就用自己習慣的方式控制紀律。比如有的教師就用“同學們”三個字提示,孩子們則立馬反饋喊出“坐端正”並隨即坐好。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強調學生不要齊聲朗讀課文,以免形成拖腔唱讀的壞習慣。在數學教學中,老師要求學生在看到例題後先獨立思考,在紙上寫下自己的解題思路,然後再與同伴分享交流,這樣就培養瞭孩子勤於動腦的習慣,避免瞭孩子人雲亦雲去附和別人的答案,而且這樣還有利於引出一道題的多種解法和思路,以便於學生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正確方法。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而這些看起來細小的事情往往就是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我用自己的話總結到:“通常我們的課堂是兩種活動:教和學。而我在芳古園小學看到的課堂卻是三項內容:教、育和學。” 紮實有效的教研活動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虛。教學和教研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在芳古園小學,我參加瞭三次教研活動。每次的教研活動都緊緊圍繞學校預定的大主題“有效利用課堂生成,提高教學效率”展開。 雖然研究的學科和具體的教學內容不同,但教研的中心問題都是教師對課堂臨時生成問題的處理方法和策略,這樣老師們就有瞭目標,知道在教學中要關註課堂生成的問題,並提前對課堂有可能出現的狀況進行預設。隻有有中心、有主題的教研活動才是具有引領作用的,有效果的,而且是高效的。 經過校領導的同意,我查看瞭芳古園小學的教研活動檔案,發現學校每一學期的教研活動都有主題,而且這些主題呈現出層次的遞升特征:先從培養教師的目標意識開始,隨之關註教師的教學語言,而後再研究學生發言的廣度和深度等等,直到如今的關註課堂生成。學習的教研活動一步步引領和指導著教師們不斷地成長和提升,進而成就瞭深居生活小區的芳古園小學教學質量穩居豐臺區前三名的佳績。 觸動心靈的小小儀式 在芳古園小學,我看到早晨進校後每一位老師走到大廳前面都會立定、舉目、然後深深鞠躬。我循著方向往上看,隻註意到斜上方有一個攝像頭,於是心裡想著:這學校的簽到方式真特別,眼望著攝像頭隨後再鞠躬。有一天,我實在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向一位老師求證道:“你們是在用這種方式簽到嗎?”這位老師先是一愣,隨即微笑著說:“您看我們站立位置的正上方是什麼?”我向上望去,竟沒有發現什麼特別。這位老師繼續說:“這不是有一面國旗嗎?”這時我才註意到在大廳門楣上有一面並不大的五星紅旗! “學生入校要向國旗鞠躬,於是教師也便自發地向國旗鞠躬,並且這已經成為芳古園小學所有老師的習慣。”聽著老師平靜的敘述,我的心裡早已經激動不已。老師在學生面前起到的是榜樣和表率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芳古園小學的師生們用他們獨特的方式表達著對祖國深深的熱愛,這小小的儀式無聲地教育影響著每一個人。 關愛師生的校長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個好學校肯定有一位好校長。初見申瑞芝校長時,對她的印象就是待人熱情,做事有激情,親切卻不失威嚴。真正感動我的是她親眼見到的幾件小事。 有一次,申校長走進教室,孩子們立馬開始歡呼:“校長來瞭!”“校長好!”……孩子們的喜悅和興奮之情溢於言表。而申校長也開心地與同學們進行著互動。我納悶:孩子們怎麼會對校長這麼熟悉又熱情? 下課瞭,申校長嚴肅地對孩子們說道:這節課××同學回答瞭×次問題,××同學回答瞭×次問題,××同學沒有回答問題……申校長竟然能如數傢珍般地說出每一位同學的姓名,年過半百、工作繁忙的她是怎樣做到的? 一次,一位老師遇到急事,需要160萬元救急,無路可尋的她淚流滿面地站在操場上哭泣。申校長碰巧從她背後走來並熱情地跟她打招呼,誰知卻看見回過頭來的老師這般無助和悲傷。瞭解情況後,申校長隨即安慰老師:“不用慌,我來為你想辦法。”這位年輕的老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校長,這麼大的數額您能有什麼辦法啊?”“這你不用管,辦法總會有的!”申校長斬釘截鐵地回答。 隨後申校長找到學校工會,向學校的老師們征求意見後做出決定:由學校工會向全體教師發起倡議,集體為老師籌集資金,且都是無息借款。十萬不嫌多,一千不嫌少,全憑老師們自願。就這樣,160萬元的巨款竟然在短短半個小時內就湊齊瞭!這位雷厲風行的校長,這樣團結互助的集體,再一次感動瞭所有人。 三周的北京跟崗學習早已結束,但芳古園小學的生活卻給我留下瞭永不磨滅的影響。我會把在芳古園小學學到的經驗舉一反三、因地制宜地運用到自己今後的工作中
提示:如果您覺得本文不錯,請點擊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
<
推荐阅读
 |   |  11191台北市士林區中山路110號  |  TEL02-209899111  |    |  mailkupeer@kupeer.com